一书一瓦话沧桑
瓦虽小,却持久而耐用。青瓦,铝瓦,铜瓦,金属瓦,仿古瓦,古建瓦,不同种类的瓦随时代需求出现、发展、衰败,阅遍历史沧桑。可以说,瓦与中华民族的建筑史和文明史紧密相连。
瓦书是一种将文字刻写在瓦块上的文物,它使得瓦作为文字载体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战国秦封邑瓦书是目前所知陶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一件,也是极具价值的战国秦系研究文字材料。可谓是难能可贵的瓦界瑰宝。
从古代的青瓦,琉璃瓦到现代的铝瓦,铜瓦,金属瓦,种种能经受历史洗涤而经久不衰,对瓦历史沧桑感的追求也使得仿古瓦、古建瓦为当代人们所喜爱。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瓦的持久性,因此文字的萌芽时期,与甲骨文、青铜铭文相似,出现了瓦书。
相传,战国秦封宗邑瓦书1948年出土于陕西户县,为当地农民修浚沣河时于河滩内所得。瓦书为灰色陶质,呈长板状,长24厘米,宽6.5厘米,厚0.5—1厘米,中间厚,首尾薄。其正背两面刻字,共9行,正面6行,反面3行,内合文三,重文二,共计121个字。
自出土以来,学者们对铭文内容的研究不绝如缕。1957年,已故著名学者陈直教授曾对其文字及史实作过考证。1984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郭子直副教授也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提出论文《战国秦封宗邑瓦书铭文新释》,对其文字详加考释。陈、郭两先生均认为瓦书内容是秦惠文王前元四年(公元前334年)秦国政府的一件关于封宗邑的文件,内中记述某臣获得惠文王分封,记四至及域内村落等。
秦封宗邑瓦书现被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历史博物馆收藏。根据历史考证,铭文中提及的封地旧址恰好是陕师大新校区,也算一奇,叶落归根。
经历千百年后,瓦书依然历久弥新,向我们呈现出历史的面貌。不得不说,瓦是能穿越历史时空,具有人文价值和岁月灵性的建筑材料。一草一木皆有情,一砖一瓦话沧桑,让一片好瓦成为你舒适家居与建筑工程最持久的守卫者。西安东申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铝瓦,铜瓦,仿古瓦,金属瓦,铜牌坊等金属古建工程,提供金属屋面系统方案,艺术外墙,并承接铝亭,铜亭,金属牌坊,铜塔等金属古建工程,成就建筑出众人文艺术气息和恒久不变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