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金箔,即便是一阵风吹来,也能吹皱。但当这些金箔贴在西安城墙西北角的广仁寺金瓦殿上时,却成就了名副其实“金瓦”,而这一工艺则来自南京的传统工匠。
流程复杂,却一道也不能少
昨日,当记者来到广仁寺时,看到工匠们正在大殿上忙碌着。他们将两张纸夹着的金箔小心地贴在金瓦以及殿顶的塑像上。其中的工匠王辉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忙碌了两个多月,估计还要再忙二十天,才能最终完成整个大殿顶部金箔的贴制。
33岁的王辉来自南京,为了更加顺畅地展示金箔贴制的全流程,王辉拿来了几尊不同制作阶段的铜质佛像,对于没有处理过的佛像,他首先用喷灯将铜佛表面的氧化物与浮蜡烧掉,“现在的铜佛都是蜡模铸造的”。然后用专用清洗剂清洁佛像,接下来就开始第一次喷防腐的底漆,喷漆前需打磨佛像。喷漆后会发现铜像表面的砂眼和沙洞,这就需要用原子灰进行修补,并再次打磨。上第二遍漆晾干之后,用砂纸第三次打磨。这以后第三遍漆会上中黄漆,等风干后,就可以贴金箔了,贴上金箔后,还要在上面上一层罩光漆。别小看这些流程,一道工序也少不了。灰色的底漆对金属素材附着力强,中黄漆硬度好,而罩光漆则可以防腐。
一阵风竟吹皱高纯金箔
“南京金箔”有2500多年历史,2006年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江宁自古以来就是金箔的发祥地,《故宫志》、北京清东陵慈禧太后墓志铭上都有“所用金箔,源于江宁”的记载。在民间,相关制作工艺历代都是家庭世代相传,如今虽已换成了机器制造,但成型后如何揭下只有0.12微米的金箔仍然是一份手艺。
王辉拿出一张金箔,长宽都是9.33厘米,一阵风吹来,纯度达98%的金箔竟然被吹皱了,他说金箔不能受潮,呵口气都能让金箔变形,因此金箔锻制等工艺的师傅都要经过考试,王辉说,一克金子可以被制成一平方米的金箔,把金箔锻制成后,翻到白纸上都要靠鹅毛。曾有外国人想盗取金箔制造技术,但被国人成功阻止。正是因为技术的稀缺性,当记者希望向有着三十年经验的江小君详细了解金箔如何被贴到小佛像上时,被她拒绝了。广仁寺的住持仁钦扎木苏说,此前他们曾尝试给殿顶喷金漆,但是黄铜制成的殿瓦在夏天的强导热性让金漆很容易脱落。为此他曾前往青海、西藏等多个地方才最终决定,此次广仁寺所用金箔是加厚的,将使用十几万张金箔,工匠保证三十年不会脱落。仁钦扎木苏说,这将是陕西唯一的金瓦殿。
民间工艺,代代传承,为庙宇和佛像“装金”,亦必是术业有其专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潮起潮落,有时波澜所及,寺院清冷,香火寥落,僧人四散,信众杳然,一些特殊技艺之存亡绝续,亦多在转瞬之间。所幸,随时日之推移,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之烟花,日渐绚烂。且得科技之助,非但可承习旧技,新工艺之开掘、创新,亦可期待。
其实,在人们熙来攘往的时下,为庙宇和佛像“装金”,我们观瞻而生欢喜心,顺便也妆点一下我们的内心,清楚何者为本,何者为叶,什么是满目琳琅,什么是,繁华落尽见真淳。
推荐:金属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