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是中国建筑形式的焦点,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我们初看一座中国建筑,往往会被它的屋顶吸引。屋顶不但可以遮风避雨,也具备了象征的意义,不同的屋顶有着不同的细节、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等级,有诸多可供研究之处。当然因为它的构造特殊,施工也较其他部位更为困难。
各民族之建筑的屋顶因材料、气候、日照等自然地理因素而有所不同,中国古建筑屋顶之形成也符合这个规律,不同地区原生建筑的屋顶有较大差异。同时中国人似乎很重视屋顶,把匠心都用到屋顶上了。我们从古代的甲骨文中即可看到甚多与屋顶有关的文字(如那些冠有“宀”的)。
1.据考古资料推测,新石器时代就有覆草的四面落水屋顶
在西安半坡村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方形及圆形的建筑遗址,推测它们都是有大屋顶的房子,只不过真正的形状尚无法考证出来而已。《周礼·考工记》有殷人“四阿重屋”的记载,根据河南安阳地区的考古发掘报告,“四阿”屋顶及人字形屋顶显然为中国最早的屋顶形式。四阿顶又称为四注顶或四面落水顶,后代有称为庑殿顶,它有五条屋脊,四个屋面,由于出现得早,又流传至清代,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风格的屋顶。同时庑殿顶也是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例如故宫的太和殿。
▲“四阿重屋”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复原
2.从商朝、周朝至汉朝,四坡顶已完全发展成熟
我们从汉代留下来的画像砖图案及陪葬的明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汉代建筑的准确形象及各种组合情形。较高的望楼及楼阙都使用重檐四坡顶,同时民房也普遍使用悬山顶,不少住宅是四坡顶及悬山并用的组合式,形状变化非常丰富。有一些例子,发现四坡顶产生折线,据推测可能是曲面屋顶之前身。
▲汉画像砖
3.至魏晋南北朝时,屋顶正脊的鸱尾逐渐定型
就北朝石窟的发现来看,无论是庑殿,还是歇山顶,正脊均略呈曲线。同时,也有一些屋顶出现曲面,而使翼角的起翘合理地出现了。日本奈良法隆寺的建造时间相当于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其中藏有一座“玉虫厨子”,它的屋顶虽是歇山顶,但前后坡有折线,是悬山顶发展为歇山顶很合理的证明。在悬山顶的四周再接四个单坡顶,即成为早期之歇山顶。
4.唐代之后,中国建筑的屋顶变化就比较明朗了,曲线及起翘完全成熟
以现存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正殿而言,屋顶的斜度约为一比四点七七,可以说非常和缓。在现存的唐代建筑中,均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和缓的屋顶使得唐代建筑看起来颇为舒展大气。
▲佛光寺东大殿
5.宋代的屋顶,瓦饰类型更为丰富,屋顶的组合更见自由
在诸多宋画中,常绘有建筑,例如《滕王阁图》、《黄鹤楼图》及《清明上河图》,在其中已有甚多巧妙的建筑屋顶组合方式。宋代《营造法式》对屋顶的细节说得很清楚,屋顶的斜度必须经过严密的作图计算,才能设计出。从中脊桁下来,每根桁的高度要递减,使屋顶呈一弧线。
▲《清明上河图》中的建筑
6.到了清代,这种曲线设计又有了改变
清代宫殿式的屋顶之设计是由檐口逐渐升高,每根桁条要按零点五或零点六五以上之斜度逐渐上升,到最上面时,坡度已经近于四十五度了。跟唐代建筑的屋顶相较,已经有显而易见的区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88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